[新聞剪報] 汐止東湖捷運線 政院力挺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5)日宣布,大力支持總經費377億元的汐止東湖捷運線,也會推動基隆捷運如期如質興建,串聯北北基交通動脈,未來也將推動興建基隆捷運,串聯北北基交通動脈,讓三市居民通勤往來更便利、更緊密。

根據目前交通部規劃的汐東捷運線路線,將行經內湖蘆洲里,至社后設機廠及車站,往東至同興路至大同路向東,沿大同路穿過北二高與樟樹灣站(基隆捷運)及汐科站(基隆捷運、台鐵)銜接轉乘,轉康誥坑溪轉往新台五路至汐止區公所設置終點站。總長5.56公里,新北市轄4.75公里,台北市0.81公里,共六站。

房產專家指出,未來一旦汐東線完工,可紓解內湖地區上班人潮往汐止方向移動,未來捷運民生汐止線、捷運基隆均落成,區域房價不排除有「坐4望5」的可能性。

蘇揆昨日視察汐止東湖捷運線規劃情形時表示,汐東捷運線是最能整合整個內湖、南港、汐止,甚至基隆,能夠貫通台北捷運、基隆捷運,甚至台鐵和高鐵,一次能在新北有五個車站,在台北有一個車站,從汐止區公所到東湖站,是非常重要也是新北市民的期待,總經費377億元行政院會大力補助。

他說,為改善基隆、汐止、內湖、南港一帶居民通勤問題,行政院全力挹注資源興建軌道運輸系統,但過程中為了路線、設站、經費等,各縣市向來有許多歧見;2020年起,在交通部林佳龍、王國材兩任部長努力下,一再邀集北北基三市協商、逐漸形成共識,除於日前拍板基隆捷運規劃。

[新聞剪報] 老化速度驚人 北市這區40年以上房子占56%

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北市平均屋齡36年位居六都之冠,且北市12個行政區之中,就有7個行政區屋齡40年以上住宅占比近五成,其中萬華區占比多達56.5%,屋齡40年以上的老宅在台北市已經相當常見。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由於北市缺乏大量的重劃區土地供給,只能透過都更、危老等方式參與改建更新,不過速度緩不濟急,北市都市老危機難題仍未解除。

曾敬德表示,雖然最新統計北市的危老案件已經核准699件,即將邁入700件大關,同時也是全台最熱門的危老改建區,不過台北市的屋齡在缺乏大量新血加入狀況下,尤其是北市久久才出現一小塊重劃區,導致整體的平均屋齡老化速度甚快。

也因此,除了出現老人住老宅的社會問題外,也有許多通勤族礙於房價與屋齡問題,選擇透過捷運網絡向外尋找一些電梯大樓或等產品,許多統計資料都可發現「工作在台北、生活在新北」的生活模式。

根據住宅屋齡統計顯示,北市平均屋齡為36年,位居六都之冠,六都平均屋齡最年輕是桃園市的26.4年。

北市的12個行政區中,屋齡40年以上的比例分布,最高的是萬華區的56.5%,大同區的52.7%,士林區的52.7%,松山區49.9%,中正區的49.7%,大安區則有48.3%,,北投區也有47%住宅屋齡40年以上,顯見台北市隨處可見屋齡40年以上的老宅。

至於屋齡10年以下的分布狀況,台北市12個行政區,每10間住宅不到1間是屋齡10年以下的房子,比例最高的是南港的9.4%,其次則是大同區的9.1%,信義區、松山區、大安區等市中心三區,住宅屋齡10年以下的比例都不到4%。

曾敬德指出,雖然40年的住宅不見得有立即性的安全問題,且銀行還是願意給北市精華區老房子優惠的貸款條件,顯示這類住宅仍是銀行眼中保值性高的產品,不過畢竟屋齡太過老舊,不管是住宅的功能性、舒適性都比不上具有管理的大樓產品。

另外,隨年紀越大可能爬公寓越為吃力,但長輩又不見得願意搬離本來的生活環境,且換到周邊電梯產品可能代價更高,台北市住宅老問題相當難解。

[新聞剪報] 看好商辦市場 中小企業最愛門牌是「台北華爾街」

近期隨著全球升息,引領資金退潮,台股跌破1萬5,房市交易也逐步由熱轉冷,市場觀望心態濃厚,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今(22)日表示,只要選對地點及產品,現在仍是置產的時機,未來最看好二類型產品,包括商辦與工業廠房。

陳益盛分析,工業廠房隨著台商回流陸續購地建廠,高峰期已過,目前呈持續溫和成長,而商辦市場是下一個亮點。

據經濟部統計,公司登記家數及資本額均同步呈現成長,全台家數由2020年1月的704,438家,到了2022年5月達742,798家,成長了38,360家,資本額從24.98兆元增加至26.75兆元,成長了1.77兆元。

陳益盛表示,在這一波房市轉冷中,最看好台北市中心,主要是在需求成長增多,但卻幾乎無新增供給,加上有約30棟商辦大樓陸續進行都更或危老重建,可用辦公室面積將短少10餘萬坪,台北市區商辦5年內將持續呈現僧多粥少的現象,與住宅價格比較仍相對較低,也是投報率較高的不動產,因此極具抗通膨的保值與增值性。

陳益盛分析,台北市東西向、及南北向各有10條主幹道,20條大道中,最受中小企業喜愛的路段,不是忠孝東路,而是商業機能完整、交通方便的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早期稱號是「台北華爾街」,也因為是中小企業聚集地,由於經商、貿易對於海內、外金流往來需求旺盛,也形成了金融業、證券商聚集的大本營,因此多數的金融業者也都在沿線插旗,近年來台北市捷運線網絡陸續通車,又逐步演化成不同的捷運商圈,包括南京復興站、松江南京站、台北小巨蛋站、南京三民站。

[新聞剪報] 紅單交易 要課房地合一稅

政府打擊房市紅單交易再下重手,財政部昨正式拍板將預售屋紅單交易納入房地合一稅課徵範圍,宣布預售屋紅單(買賣預約)或買賣契約書(本約)性質,都屬於因預售屋買賣關係而成立的契約行為,因此紅單交易所得也要納入房地合一稅二點○,稅率最高百分之四十五。

所謂紅單,是指「購屋買賣預約單」或「購屋買賣訂購單」,該單據多為粉紅色或紅色,俗稱紅單,若民眾支付訂金購買預售屋,就會拿到紅單。由於紅單炒作亂象多,被視為炒房元凶之一,政府去年下半年起已禁止紅單交易。

房地合一稅二點○去年七月一日上路,將預售屋換約交易納入課稅範圍,至於紅單交易的性質是否等同預售屋換約交易,財政部昨發布解釋令,認定紅單因為性質為基於預售屋買賣關係而成立的契約行為,因此自去年七月一日起轉售紅單給第三人,應課徵房地合一所得稅。

房仲業者說,紅單交易已屬不合法行為,如今再納入房地合一稅,雖不意外,但頗有趕盡殺絕的意味,等於政府再度宣示打炒房態度。

資誠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林巨峯說明,財政部已將預售屋紅單交易追溯納入房地合一二點○課稅範圍,緃為不法所得,仍應依法課稅。去年六月三十日以前紅單交易的獲利行為,視為財產交易所得,計入個人綜所稅課稅。官員表示,納稅人要以出售價減除「取得價+成本」,申報繳納個人綜合所得稅。

在財政部發布解釋後,預售屋紅單交易納房地合一稅追溯至去年七月;官員說,只要在去年七月一日到昨天有轉售紅單,並於六月三十日以前自動補報及補繳稅款,只需加計利息不用處罰。官員提醒,民眾如果因違法轉售紅單挨罰,在計算紅單交易所得時,相關罰鍰不能從交易所得中扣除。

此外,財政部長蘇建榮昨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被立委問到對房市看法,他表示,過去幾年房市處於繁榮階段,近期房市成交量下滑,是否走向和緩、回歸理性,後續值得觀察,相較過去,「可能不會像過去熱絡。」對於政府打房是否間接造成經濟衰退?蘇建榮則回應,房市發展未必與整體經濟密切連結。

[新聞剪報] 四大利空衝擊 北台灣Q1推案熄火

房市經歷329檔期,新案市場本該一片看好,不過根據市調業者統計,北台灣Q1推案量僅2732.9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略減2.8%,唯獨新北市案量正成長,其餘各縣市皆衰退;專家指出,Q1推案量下滑與營造成本攀升房市政策有關,一方面是建商考量成本延緩推案,加上央行升息聯合稽查預售屋等利空政策出籠,尤其疫情影響建造核發進度,導致整體案量不增反減。

《住展》雜誌統計顯示,北台灣Q1推案量大約2732.9億元、年降幅2.8%,除了新北市案量1093.8億元、年增9.58%,其餘各都年降幅0.8~88.64%,又以基隆市案量2.5億元衰退最多。根據《住展》研發長何世昌說法,北台灣推案力道熄火,主因來自利空紛擾,包括通膨拉抬營造成本、政府打炒房等,這些因素都讓建商推案轉趨保守。

何世昌提到,新北市的案量逆勢成長,主要是今年新莊大爆量,單季推案量高達374億元,除了副都心重劃區有指標大案登場,舊市區也湧現不少老屋重建案,得以維持市場動能,不過新店、板橋、三重、林口、淡水等地區,今年Q1推案力道也減弱,指標案大多遞延至520檔。

創意家行銷副總柯仲武表示,新北市唯一案量正成長「屬於正常現象」,由於土地面積最大,相素地和重劃資源更豐沛,自然墊高整體案量,「每一次推案量新北都名列前茅,並非來自特殊原因,講白了就是可開發的土地比人家多,土地取得成本較台北便宜,相較台北推案聚焦在危老都更,還有很多重劃區可供開發,因此建商都向當地靠攏。」

有關台北市Q1推案量略減1.6%,何世昌認為,推案量未能放大的關鍵是豪宅案未如預期推出,推案大多集中在蛋白區,其中以北投、內湖超過百億元案量最大,反觀蛋黃區推案量偏低,只有中山區案量達百億元,信義區更是沒有新案推出。

桃園市方面Q1推案量大致與去年同期持平,唯獨桃園區一支獨秀,推案量將近150億元,其中以中路重劃區案量較多,反觀青埔與A7因籌備中的指標大案多數都緩推案步伐;新竹地區今年Q1推案量同樣年減超過3成,只有竹北推案量90億元較多,而且大多位在都市計畫之外,菁華區可選擇的建案非常有限;至於案量衰退最多的基隆,雖然房價親民又有基隆捷運題材加持,建商推案意願還是不高,今年供給量水依舊維持低迷。

柯仲武提到,北台灣Q1推案力道放緩,絕大部分原因與房市政策有關,去年疫情影響拖延新案的使照、建造核發,加上內政部規定取得建造才能銷售,導致尚未取得者只能延後推案,「很多案子其實都蓋好接待中心,目前都在等待核發下來,可能因此沒被列入統計,但比起去年疫情更加嚴峻,今年房市應該不至於更差。」

何世昌總結表示,今年房市雜聲不斷,預言市場即將反轉的說法與日俱增,不過Q1因供給量縮,建案銷售仍然穩健,一般而言單季銷售率若能超過15%,市況就屬於安全穩健水位,但今年Q1北台灣各縣市單季銷售率均超過2成以上,新竹縣市更飆破5成,意味市場仍處變不驚。(余奕賢/台北報導)

[新聞剪報] 私法人購屋變嚴格 有錢人搜集豪宅模式恐換招

政府有意針對私法人購屋採取許可制,根據先前官方統計資料顯示,法人購屋佔全體購屋宅數比率約4%,整體佔比並不高,不過實務上有些中大坪數的豪宅社區,登記人不乏公司或境外法人,台北甚至有豪宅社區裡面6成的房子都是法人持有,未來新制上路恐改變高資產客戶的購屋模式。

根據官方統計,2019~2020年自然人購屋宅數51.8萬宅,法人購置約2.3萬宅,法人購置佔比約為4%,而自然人購屋數量以1~3房為最大宗,比例高達95%,但法人購屋數量1~3房比例為62%,有高達38%是購置4戶以上,加上法人擁有多戶住宅人數比例不低,因此被認定囤房現象較為明顯。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從地政司的外國人購屋狀況來看,英屬維京群島的外資在2015~2019年就取得13萬坪的建物,位居所有外國人之冠,除了一些中小企業主透過公司名義購屋外,高資產族群也會利用公司名義購置不動產,因此未來若私法人購屋須採許可制,可能會減少高資產族群利用公司名義購屋的意願,但若有實際購屋需求,還是會登記在個人名下。

不過政府目前政策朝向未來私法人購屋改採許可制,私法人買受供住宅使用之房屋,應檢具使用計劃,必須符合作為長期出租經營、員工宿舍、危老都更重建或其他必要用途等四大用途,未來須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於登記完畢後五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

[新聞剪報] 行政院會通過「打炒房」5手段

行政院會2022年4月7日通過內政部擬具「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內政部表示,為引導不動產市場正常發展,防止私法人投資炒作,防杜虛報價格,阻斷契約轉售牟利等行為,這次修法除限制預售屋、新建成屋簽約後原則不得換約轉售及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外,並明確定義不動產炒作行為與罰則,同時建立違規檢舉獎金制度,提升稽查效能等,強力遏止不動產炒作,以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

內政部強調,住宅是民眾安居所需,不應成為投機與炒作商品,也應避免無合理使用需求者的不公平競爭。近來,投資客揪團炒房、利用換約哄抬牟利、散播不實資訊影響價格等炒作亂象,而換約轉售則是投機獲利最主要管道,此外,私法人在無居住需求下,以住宅做為資產配置與投資標的,均嚴重影響不動產市場交易與真正購屋民眾權益,所以特別進行修法。本次修法五大重點如下:

【一、限制換約轉售】: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買受人除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或經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外,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建商也不得同意或協助契約讓與或轉售,違規者均可按戶棟處罰50萬至300萬元。

【二、重罰炒作行為】:明確規範若有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透過通謀虛偽交易營造熱銷假象、利用違規銷售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或是以其他影響不動產交易價格或秩序的操縱行為進行炒作,都可按交易戶(棟、筆)數處罰100萬至5,000萬元,經限期改正但未改正者,並可連續處罰。

【三、建立檢舉獎金制度】:民眾對於不動產銷售買賣或申報實價登錄違規行為,可檢具證據向縣市政府檢舉,如經查證屬實,將由實收罰鍰中提充一定比率金額作為獎金。

【四、管制私法人購屋】:增訂私法人購買住宅用房屋許可制規定,並限制取得後於5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

【五、解約申報登錄】:預售屋買賣契約若有解約情形,建商應於30日內申報登錄;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3萬至15萬元。

內政部說明,依憲法第23條及司法院釋字第576號、第709號解釋,人民的財產權與契約自由應受保障,但國家為了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在不違反比例原則下,仍可立法合理限制。本次修法限制換約轉售或私法人購買住宅許可制等規定,都是基於防杜炒作、維護市場秩序等公共利益而進行適度管制,具有正當性及必要性,且符合憲法規定。

內政部補充,本法案在行政院審查期間經參酌各方意見有作微調,包括將不動產炒作行為的行政罰罰鍰上限,由5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不另修訂刑罰處罰規定。此外,授權內政部可以公告不受換約轉售限制的例外情形,例如買受人在簽約後因受強制執行、重病長期療養、非自願失業或重大變故以致無力繳款,經報請縣市政府核准後可不受限制。

內政部指出,本法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後,將積極協調優先排會審查,並同時研擬相關子法及配套作業,希望能儘速完成修法施行,使不動產市場能穩健有序發展。

文章來源:行政院會通過「打炒房」5手段

[新聞剪報] 全台最擠的十個行政區 5年房價均走揚

人口密集處通常生活機能高,依據內政部戶政司最新統計,去年全台人口密度最高的十大行政區,第1名是新北市永和區,每平方公里有將近3.8萬人,另外觀察這十區5年來的房價變化發現,成交均價皆成長,其中有3區房價漲幅超過10%,台北市大同區漲幅最顯著,5年成長16.7%,台中市北區增長13.6%、新北市三重區增加10.5%。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人口稠密之處商機多,生活機能普遍較佳,資金行情拉動下,房價表現普遍理想。綜觀人口密度前十高行政區及其房價變化,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多數在雙北,行政區上榜最多在新北市,共有5個行政區入榜,永和區持續蟬聯榜首,5年房價增幅也有7%,新北市另外4區分別為蘆洲、板橋、三重、新莊,首都台北市有3個行政區入榜,分別為大安、大同及松山,另外高雄市新興區及台中市北區也有入榜;在平均房價的部分,人口密度前十高行政區5年來房價均漲,僅高雄市新興區的房價漲幅偏低,僅0.8%,而新北市三重區、台北市大同區及台中市北區房價漲幅都在10%以上,大同區漲勢最猛,5年平均房價成長16.7%。

郎美囡分析,新北市三重區、台北市大同區及台中市北區都屬於早期開發的區域,近幾年各地方政府也致力於轉換在地風貌,如台北市大同區的「大同再生計畫」,砸重金重整知名市場及古蹟、增建綠地,新北市三重區則有二重疏洪道重劃區提升區域亮度,台中北區雖然缺乏新建設,但擁有全台第二大國民運動中心,學校密度高、有多個知名商圈,且捷運綠線有1站位於北區,是自用、自住買方的主力區域,且這三區中古屋房價親民,頗獲買方青睞,除此之外,這些舊市區屋齡多數偏高,有廣大的換屋需求,因此當地重劃、重建或都更開發新案,都能吸引買方購置,平均成交價格也因此提升。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人口負成長是社會重要課題,許多研究也評斷缺乏人口紅利的情況下,房價必然因需求減少而下跌,不過主要行政區因資源多、建設多,導致人口及就業機會的集中化,反而讓房價走揚,少子化因素效應會是長期緩慢的發酵,短期多頭格局時,地段依然是影響房屋價值的重要關鍵。

 

[新聞剪報] 汐止紅了!專家:基捷打通任督二脈 房市將爆發

基隆捷運終於定案,中途設13站,經費從80億元提高到425億元,預計明年底開工,完工期程預估2032年4月。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預言,未來十年,汐止將因基隆捷運而打通任督二脈,成為北北基捷運沿線的明日之星。

他表示,汐止除了占有地理、交通優勢外,更擁有雙北工業廊帶中,產業推動的開發潛力,房價丶租金皆只有一線之隔南港地區的一半,房市發展爆發力可期,捷運沿線房價也將水漲船高。

李同榮指出,基隆捷運計劃主要是因應基隆河谷廊帶及大汐止產業發展,提供基隆地區通勤捷運服務及分流台鐵運輸壓力,讓基隆捷運與汐東捷運整合銜接大台北捷運,形成北北基完整捷運路網,引導國土更有效規劃,並擴大台北都會生活圈。

汐止地理位置位居台北市丶新北市丶基隆市交通匯集中心點;交通網絡上,是國一與國三道路北部唯一交會處,又是南接新北市新店丶中和丶土城廊帶工業區,西接台北市南港丶內湖軟體科學園區,北接八堵丶基隆河谷廊帶的黃金交叉重要走廊。

基隆捷運一旦開動,對未來十年,汐止地區的產業推展與交通建設具有非常爆發性的發展潛力與實質貢獻。

李同榮表示,汐止區占地約71平方公里,在新北市各行政區中,除了石碇丶平溪丶雙溪丶等偏遠山區外,面積僅次於新店區,可發展的腹地相當可觀,汐止區人口數205,909人,近五年急速上升,人口增長4.06%,排名全台行政區人口淨流入增長數前15名。

因新興工業區發展,與就業人口增加,汐止面臨車流量大、交通壅塞等嚴重問題,而基隆捷運計劃的實現,等於是打開汐止地區交通網路的任督二脈,消除交通上的重要障礙。

基隆捷運規劃沿線13站中,汐止除了是南港與基隆間鐵路與捷運交會點,同時也銜接至汐東線(汐止東湖線)再延伸至未來的外環線,等於是三鐵共構,未來除了對產業發展有利,同時該區房市的廠辦與住宅市場將具有推升的爆發潛力。

位於汐科火車站旁是遠雄建設在新北市汐止區已完工的一座工商科技綜合大樓,位於東方科學園區對面,並緊鄰汐科車站、遠東世界中心及新台五路交流道,目前已成為汐止的重要地標之一,全部供應量約20萬坪,無數知名科技產業紛紛進駐,房價介於33-36萬/坪之間,未來廠商全數進駐後,房價有機會上看40萬/坪。

另外興富發與新隆儲運合建廠辦,位於汐止區大同路、新台五路口的交會處,預期銷售單價上看4字頭,將帶動汐止廠辦新高價位。

台北雍和園區面積超過2萬坪,分為ABC棟,進駐者都是上市知名廠商,諸如國際品牌福斯汽車丶虎牌啤酒丶丶等,雍和建設在園區對面更有一倍大土地計劃擴增園區範圍,成為汐科地區僅次於U-town規模的廠辦園區。

李同榮表示,汐止區擁有7,000家資本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10年內預計成長到1萬家,將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吸引國際級廠商進駐。在汐止社后樟樹灣工業區(乙種工業區)已開發總基地面積約141.6公頃,主要土地使用為金屬製品製造及機械設備製造產業、電子相關產業。預期由台北雍和園區的擴建,將全面帶動福德一丶二路傳統工業區大改造與大轉型的商機。

[新聞剪報] 六都人口大外遷 新竹縣市去年移入五千人強撐房價

房價連翻漲,擠出居住人口,根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六都去年統統遷出比遷入多,台北市、新北市淨遷徙量減7.6萬、2萬人為六都前兩多,反觀新竹縣市人口成長亮眼,淨遷徙人口共增5千餘名。專家表示,城鄉差距逐漸縮小,房價物價雙高的都會區,讓換屋族開始出走,唯新竹因工作人口口袋深,遷徙狀況例外,建議置產族掌握區域人口紅利、所得跟建設機能三大關鍵,確保房價長期受支撐。

中信房屋彙整2011~2021年六都域內的社會增加人口變化,台北市2015年起遷出量超過遷入量,並於去年達到7.6萬名落差高峰;新北、桃園、台中三都2020年前社會增加人口呈正成長,但去年皆轉負、淨遷徙量減少2千餘人至2萬人;而台南、高雄去年以來房市火熱,然遷入量也不敵遷出量,分別減少6千5百多、1萬6千多人。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過往民眾遷居大城市,主要有求職謀生、生活便利、居住品質、社會福利等考量,不過伴隨城鄉差距縮小,加上都會區房價衝高,開始讓許多人打退堂鼓,去年六都社會增加人口全數負成長,是近11年以來未曾出現的狀況。

他說明,房市話題不斷,未必對區域人口的吸納成長有利,拉高的房價,反而可能將定居民眾推向其他縣市,以台北市而言,由於物價、房價的漲幅及位階領先六都,當有換屋需求時,考量性價比跟負擔能力,自然會轉向周圍縣市。

高雄則是長期以來有人口外移的問題,屬社會增加人口負成長的常客,而台南近兩年亦開始出現明顯的出走潮,由於國內出生率不斷下滑,自然人口已減少,若社會增加人口也長年負成長,那麼直轄市未來恐會遇到發展的瓶頸。

觀察去年全國淨遷徙狀況,新竹縣、新竹市榮登前段班,社會增加人口達4545、517人,另金門、澎湖、連江三縣的總遷入人口也比遷出人口,多了300~660人。

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表示,外島福利佳,吸引不少人遷入戶籍,但不意謂實質居住在該地;而新竹縣市,則因科學園區發展、台商回流投資,工作機會帶動遷入人口的成長,且域內工作人口收入相較高,因此不至於被房價問題擠出。

他提醒,一個區域的發展,無論熱錢如何炒作,房價要長期獲得支撐,必須有人口持續進駐、所得提升跟建設機能成形等三大關鍵,民眾若想投資買房,務必審慎確認建設與企業投資的詳情,勿因區域傳聞就進場,免得落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