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剪報] 捷運汐東線邁進一大步 7月正式招標、2032年完工

新北捷運局全力推動汐止東湖線,自今年1月行政院核定綜合規劃後,6日召開「捷運汐止東湖線工程採購案公開閱覽廠商說明會暨廉政平臺宣示成立」活動,除象徵汐東線工程採購最快可於7月上網公告外,朝向2032年汐東線完工目標努力,新北市也透過檢、調、廉及民間組織共同組成廉政平臺,彰顯新北市辦理採購案公平、公正、公開之決心。

新北捷運局表示,未來汐東線將與基隆捷運及民生線整合一車到底,為落實鐵道產業政策,在既有國產化基礎,採用低底盤車輛及架空電車線,另自動化程度符合EN62290規定GoA2等級,配有隨車員之自動駕駛系統,且具列車自動運轉、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列車自動監督系統(ATS)等功能,為名符其實為中運量自動駕駛捷運系統。

捷運局長李政安說明,除廉政平臺宣示成立,捷運局同步辦理「捷運汐止東湖線統包工程」公開閱覽廠商說明會,並預計於7月7日起進行為期7天的招標文件公開閱覽,讓有興趣的營建廠商能充分瞭解工程合約內容,而捷運汐東線待中央核定基本設計工程經費後,預計7月底可上網公告招標,新北捷運局朝向2032年汐東線完工目標努力。

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表示,汐東線工程採購廉政平臺成立後,將從「跨域合作」、「公私協力」、「行政透明」、「全民監督」及「風險控管」等五大方向推動,此外甫通車的安坑輕軌國產化比例從淡海輕軌22%提升42%,中運量捷運汐東線國產化比例將達50%,以帶動國內產業發展。

[新聞剪報] 政院拍板囤房稅2.0方案 稅率最高4.8%採累進課徵

行政院會今討論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宣布囤房稅改採「全國歸戶」,各縣市統一按囤房戶數課徵差別稅率,且稅率也將拉高,擬由1.5%至3.6%調高至2%至4.8%。

現行「房屋稅條例」,將住家用房屋分為「自住」及「非自住」,「自住」限3戶,稅率1.2%,第4戶起視為「非自住」,稅率介於1.5%至3.6%,由地方政府決定是否採用差別稅率,俗稱「囤房稅」。

財政部說明,縉年部分地區不動產價格異常上漲,外界迭建議提高多屋族及空置房屋之房屋稅稅負,經參酌現行部分地方政府實施差別稅率情形,規畫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

就房屋所有人(含自然人或非自然人)的住家用房屋進行全國歸戶,針對持有多戶且未作有效使用者,調高法定稅率上、下限稅率為2%至4.8%,各地方政府均應在該範圍內訂定差別稅率,並採全數累進(超過一定戶數全部適用較高稅率)課徵。

財政部說明,為鼓勵自住、房屋釋出至租賃市場、兼顧繼承非自願共有或空置情形,酌降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的稅率為1%及出租,且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的房屋或繼承取得共有住家用房屋法定稅率上、下限為1.5至2.4%;建商餘屋持有年限在2年以內者,法定稅率調整為2%至3.6%。

財政部表示,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增加多屋族及空置房屋持有稅負,減輕單一自住者負擔且具空屋稅精神,符合公平正義,將儘速擬具「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函報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以完成修法。

[新聞剪報] 無預警 央行加碼打炒房

中央銀行昨(15)日召開理監事會,意外宣布加碼房市管制措施,鎖定「特定地區」個人第二戶購屋貸款,限制最高成數上限為七成,今日起實施。受規範的特定地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六都,加上新竹縣及新竹市。

今年房市交易已出現明顯量縮,價格也不再上漲,此次央行無預警再出手打炒房,引起市場譁然,不動產業者砲轟將對房市帶來傷害,銀行業的房貸業務也將受衝擊。業者認為,此舉恐會影響換屋族,被迫得先賣後買,市場上物件有機會增多,達到抑制房價效果。

央行昨天召開理監事會議,與美國聯準會同步宣布利率「凍漲」,我國重貼現率終結連五升,維持與上季相同的1.875%;自2022年3月起,至2023年3月止,央行共五度升息,累計升幅為3碼(0.75個百分點)。

不過更受矚目的是央行再度祭出的房市管制措施,造成市場震撼,央行總裁楊金龍昨天表示,主要是基於三大理由。

第一,4月底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37.02%,高於2021年底的36.83%、2020年底的36.43%,銀行信用資源仍有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之虞。

第二,自然人持有兩筆購屋貸款人數及占比有增加趨勢。今年首季,自然人新申貸第二筆購屋貸款人數增加,且占同期新申貸房貸總人數的比重,從前一季的12.6%升為15.2%。

第三,自然人申辦特定地區第二戶房貸的平均貸款成數居高且持續上升,2021年10月為75.5%,今年4月為77.1%,顯示貸款條件漸趨寬鬆。

自2020年12月以來,央行已五度調整房市管制,前一波加碼管制措施是在2021年12月,睽違一年半後,昨日再度擴大房市管制措施,特定地區自然人的第二戶房貸,最高貸款成數上限為七成,且無寬限期,從今日起實施,毫無緩衝期。

央行全體理事昨日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及調整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楊金龍指出,今年下半年國內通膨將緩步回降,第4季通膨率可望降至約2%;此外,國際經濟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今年國內產出缺口轉呈負值,國內經濟成長放緩大於先前預測。

[新聞剪報] 台北市合法旅館3年減少41家 危老改建佔半數以上

根據台北市旅館業家數統計,近年北市合法旅館家數高峰在疫情時的652家,但受疫情衝擊與政府積極推動危老改建,台北市2022年合法旅館家數剩下611家,減少數量達41家,其中有超過一半都已經核准危老改建,顯示老舊旅館北市正出現一波改建潮。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即使疫情過後觀光回流,但台北市的老舊旅館仍得面對市場競爭問題,倘若旅館太過老舊又得重金裝潢,算一算回收時間長且經營效率不見得可以大幅提升,而政府危老政策提供最高40%的容積獎勵,老舊旅館基地面積都有一定規模,改建後房價大幅提升,旅館經營者若是又年紀老邁,可能就會想將資產活化開發,而老舊旅館又不需經過複雜的整合流程,因此看到許多老舊旅館都開始活化改建,北市有些地段不錯又採取飯店式管理的個案,房價也能夠達到每坪百萬元以上的水準。

統計北市旅館家數在疫情2020年當時達到高峰的652家,到去年剩下611家,安信建經統計,目前北市至少超過20家旅館申請危老,土地面積約萬坪,北市建管處危老資料顯示,近期松山區慶城街29號的長春商務旅館,基地面積達464坪也通過危老改建,並申請到40%的改建獎勵,該地段也是北市高價住宅區,未來改建後身價可大幅提升,而北市也多了一宗老舊旅館危老改建案例。

曾敬德指出,北市累計已經核准危老案件824案,危老案件甚至已經成為北市新案的推案主力之一,大街小巷都看到不少老舊建物已經零星開始改建,市府對於推動改建態度也相當積極,相較於其他都會區有大面積重劃區可開發,北市則朝向老舊都市改建的發展模式。

[新聞剪報] 內政部規定 公寓大廈「安維管理」新機制

內政部在2023年6月6日公布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9條之1第2項訂定的「公寓大廈有危險之虞之認定要件及成立管理委員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並辦理報備之期限」,明訂公寓大廈未成立管理組織且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或消防安全檢修有不合格的情況者,經地方政府通知後,一律限期2年內需成立管理組織及完成報備,以強化國內公寓大廈安全維護管理機制。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2021年10月14日發生高雄城中城大樓大火事件,造成46死43傷,讓人深感不捨與哀慟。鑑於部分公寓大廈有危險之虞,卻未能成立管理組織進行共用部分修繕、管理與維護、公共安全檢查、消防安全設備檢修等工作。因此,事件發生後,政府即持續透過修法及精進管理措施共同並進的方式,來提升國內建物整體安全。包括啟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法工作,增訂第29條之1及第49條之1,並於2022年公布施行,強制危險公寓大廈應成立管理組織及進行自主維護管理,以強化國內公寓大廈建物的公共安全管理及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另修法過程中,也同步與地方政府展開集合住宅(H2)公安檢查,檢查項目包含避難層出入口、安全梯、昇降設備、緊急供電系統等,其中更要求8樓以上未達16樓的住宅要進行申報,未來每三年申報一次,並在2025年1月起擴大至6樓以上未達8樓建物。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本次公告重點主要自生效次日起14日內,地方政府針對建物總樓層數為11樓以上,有危險之虞者需向中央提報清查計畫,並依照各縣市所清查的案件數多寡區分清查期限,縣市政府需於清查期限內完成清查、認定與輔導工作;而本次公告強調的是,所有的清查工作都是逐案進行現場勘查,目的即為逐案確認公寓大廈是否符合危險的要件與未來通知應履行限期成立管理組織的對象,來落實強化既有建物的安全維護與管理。

內政部營建署進一步指出,建物總樓層數為11樓以上,只要防火避難設施或消防安全設備有一項檢(複)查不合格,即屬有危險之虞的公寓大廈。地方政府應於清查作業完成後,於3個月內通知公寓大廈全體區分所有權人,最遲應於2年內成立管理組織及完成報備辦理。未來經通知、輔導等程序後,逾期仍未成立管理組織並辦理報備的危險公寓大廈,將可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49條之1,將按戶進行裁罰,可處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鍰,並限期辦理,屆期仍未辦理者,得按次處罰。內政部補充,對於認定要件,未來將持續滾動檢討,另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亦得依本條例第29條之1第2項規定,評估執行量能與轄區實際需要,於必要時公告擴大認定要件之適用範圍。

內政部營建署最後表示,為協助各地方政府落實執行此政策,已於「全國建築物耐震安檢暨輔導重建補強計畫」分4年匡列8,000萬的經費補助地方政府輔導成立管理組織,以加速危險公寓大廈成立管理組織,2023年已補助10個縣市,2024年的補助計畫刻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請中,期望透過多次的修法與精進管理的方式,讓中央共同攜手地方持續提升國內公寓大廈公共安全及確保民眾居住品質。

文章來源:內政部規定 公寓大廈「安維管理」新機制

[新聞剪報] 商辦也吹小宅風 自用、置產皆宜

受央行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將壓抑住宅市場買盤所牽引,商辦市場也吹起小宅風潮,台北市入手門檻大概80坪起,新北市更出現37至50坪的低門檻。市場專家認為,小商辦進可攻、退可守,自用、置產兩相宜。

最近不但住宅市場吹小宅風,連商辦市場也不再訴求整棟或半棟銷售,而提供較多比例的小坪數辦公室,在政策打住不打商,游資轉往商辦市場的趨勢下,小坪數辦公室不論對於中小企業自用或長線置產客,都有一定吸引力。

在新北市,長虹建設在林口推出的「長虹雲創科技大樓」來說,最小坪數即壓低到50坪,最大到100坪;遠雄建設在中和的「遠雄擎光」,最小86坪;新潤興業在泰山「新潤企業星鏈計畫-新潤A5」,則最小從37坪即可入手。

在台北市,「京華廣場」坪數規畫開放自125~1,500坪都可,因應企業的彈性需求;忠泰建設的大直「忠泰世界廣場」,其中B棟商辦規畫坪數約100~700坪;興富發在復興北路的「國家企業廣場TAIPEI ONE」,坪數也涵蓋200~1,000坪;達永建設內湖「金矽谷No.25」則規畫80坪起跳。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丁玟甄觀察北市最近幾筆大直商辦案及南港「世界明珠」的平面圖,雖然買方多有整層交易,但裡面其實有很多個建號,單一建號的權狀坪數大概在80~120坪;另在北士科園區的幾筆新案,大概也是在100坪出頭坪。

丁玟甄分析,長虹在內湖潭美的「長虹雲端科技大樓」,一層4戶,每戶約180~190坪,在林口「長虹雲創科技大樓」更規畫50坪的產品。

[新聞剪報] 危老重建案遍地開花 北市2個行政區核准飆破百件

據內政部資料,截至今年3月底止,台北市危老重建案核准件數達805件,占全國核准件數比例近3成;若以行政區來看,根據台北市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28日止,核准數量排名前五名依序為中山、大安、士林、大同、北投等區,而中山與大安核准件數更連袂達到百件,重建熱潮可見一斑。

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危老重建因容積獎勵明確且執行效率快,在內政部積極推動之下遍地開花,台北市核准件數更是高居全國之冠;由於危老時程容積獎勵在今年5月12日將由4%遞減至2%,預期會再有一波申請送件潮。

安信建經彙整統計顯示,台北市危老核准件數最高的行政區為中山區,共計達113件,占全市核准件數約14.2%,其次為大安區有100件,所占比例約12.5%,分居3到5名的士林、大同、北投區占比也都達到一成以上。

若以危老建案數量密度看來,排名前五則為大同、中正、大安、中山、萬華,顯示中山、大安、大同區不論數量或是密度都在前五名之列,其中排行第一的大同區每平方公里更有高達約15.31個危老建案,遙遙領先第二名中正區的9.99個。

外界普遍認為建商對房價高的地方重建案較感興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數據顯示,房價相對低的大同、北投、萬華等地危老案並不少,反觀房價高昂的信義、松山則是倒數二、三名,而南港因住宅存量較少且住宅聚落分散,故歷來重建案不論數量或是密度皆敬陪末座。

張峰榮分析,危老案成敗的關鍵往往在「分回坪數期望值」與「住戶整合」上,信義與松山區因房價水準較高,地主對於分回坪數的期望值也較高,也因此較不易妥協建商給予的分回條件,以致於重建案數量遙遙落後。

以危老建案核准密度排名第一的大同區為例,該區近年受惠於西區門戶計畫,房價快速飆漲,南大同一帶已有數個建案每坪成交均價達到百萬元以上,引起市場關注。因房價高飛使得建商給予地主分回條件提高,地主重建意願隨之走揚,更易促成重建案。

張峰榮強調,因時程容積獎勵項目幾乎沒額外成本,取得該項容獎的效益最高,但由於時程容積獎勵不斷遞減,老屋地主若有意願重建,不妨把握在5月12日時程容積獎勵砍半之前,儘快評估與參與,才能爭取到最大的重建價值。

[新聞剪報] 北市府放送利多 老社區成立管委會最高可拿25萬補助

為增進公寓大廈維護管理成效及提升居住安全,台北市補助管委會共用部分維護修繕費用,第一階段將於6月1日至6月30日開放,補助對象為84年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前領得使用執照之7樓以上建築物,最高可獲得25萬元補助。

補助項目包含「消防設備、安全門維護」、「共同走廊、樓梯間、退縮無遮簷人行道及開放空間地坪飾面維護」、「水塔、蓄水池清洗」、「開放空間兒童遊憩設施、照明設備維護」、「共用排水溝維護」、「外牆纜線共用線槽維護」、「樓梯間防墜設施維護」。

建管處處長虞積學表示,老舊公寓大廈多年缺乏管理,除社區環境衛生問題影響居住品質外,消防、公安設備損壞更直接影響居住安全,為鼓勵還未成立管委會的老舊社區儘快成立,不僅能於今年6月1日優先申請補助,其補助金額也再提高5萬元,最多可獲得25萬元補助。

虞積學進一步說明,公寓大廈共用部分維護修繕費用補助申請方式,由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提供6個月內相關修繕資料提出申請表送至建管處公寓大廈科即可。

[新聞剪報] 建商該緊張了?北台灣4.7萬戶預售屋待售 淡水居冠

買賣雙方認知價格喬不攏,整體新建案市場買氣低迷,千億案量卻陸續進場,使預售屋待售戶數增加。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近三年(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間,預售屋建案可售戶數達170264戶,其中約有47108戶、27.7%尚未售出。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各預售建案工程進度不同,可能未拆除地上舊建物,也可能結構體施工中,但無論工地處於哪個工程階段,預售屋限制換約規定實施後,預售建案銷況都將受到衝擊。不過,日前不少建案拉長工期或延後完工交屋日期,有機會為業者爭取更多時間消化庫存,或避開區域的大量交屋潮。對消費者而言,也不失為議價好時機。

北台灣各縣市中,以桃園市預售屋剩餘戶數最多,約18115戶,其次為新北市,全區約17520戶銷售中,兩市的待售單位皆高度集中重劃區。相較之下,宜蘭地區、基隆市的剩餘戶數都在2千戶以下,待售量相對少。

再觀察各行政區,北台灣達15區的預售屋剩餘戶數超過千戶,包括新北淡水、三重、土城、林口、中和、五股等六區,和桃園龜山、中壢、桃園、蘆竹、大園、八德、楊梅等七區,以及新竹竹北和寶山。

北台灣近三年預售屋剩餘戶數最多的是淡水,約4013戶,因為從北段淡海新市鎮到南段紅樹林、竹圍地區,當前都有多宗大量體預售建案銷售中。預售屋剩餘戶數第二名則是桃園,約3470戶,戶數集中小檜溪和中路重劃區,以及舊市區如大有地區等。緊接著是中壢,預售屋剩餘戶數約3376戶,居北台灣第三,供給主要來自青埔特區。

三重預售屋待售戶數同樣超過3千戶,全區約3132戶尚未售出,主因為近半年市區、二重地區新案遍地開花。至於近年推案眾多的龜山,約有2835戶還在等待有緣人,戶數集中龜山A7重劃區。

[新聞剪報] 新北市研擬開徵囤房稅

新北市政府市政會議昨(29)日通過「囤房稅」草案,自住不受影響,鎖定持有二戶以上非自住住家的多屋族,採差別稅率,避免囤房。非自住二戶稅率2.4%,三戶以上3.6%,估7.6萬戶受影響,增加稅收約5億元,草案將送議會審議,若審查順利,最快明年5月房屋稅開徵,就會反映在稅單。

全台已有十縣市針對非自住住家用房屋依持有戶數採差別稅率(囤房稅),包含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新竹縣市、宜蘭、屏東、連江。新北市去年也提出草案,但碰上議會屆期不續審。

市府強調,民眾持有三戶內自住房屋,此次修法完全不受影響,仍維持自住稅率1.2%課徵;持有非自住住家者,現行不論戶數一律以1.5%課徵,修法後持有一戶非自住維持1.5%,持有二戶提高至2.4%,持有三戶以上提高到3.6%。

新北稅捐處長張世玢表示,實施後預估增加房屋稅約5億元,有九成八屋主不受影響。新版囤房稅草案與前版有兩大差異。第一是針對建商待銷期稅率,原按持有年度區分,新版以二年視為合理銷售期,二年內沒賣出去仍維持單一稅率1.5%,超過二年就須按戶數課囤房稅,促使建商加快釋出,滿足民眾購屋需求。

第二,前版針對繼承取得兩戶以內排除適用囤房稅,在參考其餘五都版本後,只要公同共有或因繼承取得分別共有,皆排除適用。

針對公益性房屋、符合租賃專法的包租代管房屋、社會住宅,一律排除適用囤房稅,這部分與前版一致。

張世玢表示,若議會在6月底前順利三讀,最快今年7月1日實施。換言之明年5月房屋稅單,將感到差異。